大冶资讯网

丹寨县兴仁镇烧茶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光磊:急群众所急是我的“驻村法则”

2023-08-04 04:36:56 来源:天眼新闻

近来丹寨县连日的雨水,杨光磊放心不下,每天看完村里的蓝莓基地,接着去看看灌溉水渠的情况。 


(资料图)

2021年5月,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综合产权部副部长杨光磊主动请缨,到丹寨县兴仁镇烧茶村驻村。“驻村以后,我才深切体会农民秋收时盼太阳,播种时盼雨水的那份急切。”杨光磊说。

时针拨回2022年8月,丹寨县烧茶村,正等着雨水抽穗的水稻,遇到了持续极端干旱天气。

村民看着干涸的田干着急。杨光磊也急得睡不着,带着村干到处想办法解决灌溉问题。

寻找水源,规划路线,拉水管、接水管,看着遥遥无期的引水大难题,杨光磊领着干群,顶着热辣的太阳干了三天,建成2.5公里抽水管网引水抗旱,860亩稻田和710亩吊瓜止渴得救。

看着干涸的稻田慢慢被水浸润,看着乡亲满面愁容变得满脸欣喜。“这三天,跟着大家一起在网上搜索接管子的方法,一起讨论方案,一起看到喜悦,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。”杨光磊说。

驻村以来,急群众所急成了杨光磊的“驻村法则”。

到村之初,杨光磊发现村主干道旁“水沟盖板”存在安全问题。经过几日观察,他发现了“水沟盖板”的必要性和迫切性——途经烧茶村的台下线两侧只有50公分宽的排水沟埂勉强作为行人通行之路,而此路段的村民走动人流量大,加之台下线车辆多、车速快,存在较大的通行安全隐患,时不时有人为躲避车子而掉入沟中。

经过四处奔波,最后通过“娘家”协调18万元,完成了村主干道旁“水沟盖板”修建。悬了几年的事情终于得到解决,原本狭窄的水沟埂路变宽了,老百姓的心也更“宽”了。

“其实村民的需求并不复杂,只要把事儿想到大家心坎儿上,与大伙儿的心自然会越走越近。”杨光磊说,就这样他对接下来的驻村工作有了底。

为解决村里“撂荒地”治理难问题,引进朝天椒种植90亩;为村民“带货”,发动同事、亲戚朋友购买村里的蔬菜、鸡蛋等农产品;当乡村振兴土规划师,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拆危治乱、人居环境整治、“户厕改革”、植树造林行动,不断提升乡村“颜值”……杨光磊成了乡亲的“抗旱书记”“辣椒书记”“带货书记”。

杨光磊说:“这些‘绰号’既是评价,也是期盼,我深感责任重大。”

不仅如此,杨光磊还当起了村里年轻人的“知心书记”。

驻村两年,杨光磊发现,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,他们跟村里的很多建设是脱钩的。

乡村振兴中,推动基层治理与产业经济协同发展,关键是把年轻人的向心力聚拢起来,用到村级管理上来。

怎么将年轻人的力量发挥到村里的建设上,成为杨光磊着重思考的问题“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,就得走进他们,跟他们交朋友。”杨光磊说。

村里的茶叶种植大户想扩大种植面积,杨光磊积极为他咨询政策,帮忙协调土地;村里的青年莫荣波回乡照顾年迈的老人,杨光磊忙前忙后,希望帮他找到能够兼顾照顾老人的工作。

渐渐地,杨光磊成了年轻人的“知心书记”,他是种植大户的“政策参谋”,也是迷茫青年的“人生导师”。也因此杨光磊了解到了年轻人的很多真实想法。

驻村两年到期后,杨光磊又申请留了下来,他说:“乡村振兴任重道远,我们跟着村民一步一个脚印一起战斗,推动烧茶村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。”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余光燕

编辑 欧阳章杰

二审 石含开

三审 沈安永

关键词:

热门推荐